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,人生一下子经历了两大转变:和一人定终身、和一校定事业。今年1月,我正式入职西华师范大学了。
按照当时在读博期间的想法,我可能一直想着“少不入蜀”,是不会考虑回四川工作的,当然也没有留意西华师范大学。然而在去年年末,身心经历了巨大的压力,一方面考虑到老家不小了,还是在前途未卜的科研项目上耗费时间精力,多少会让余生变得不堪;另一方面考虑到和对象已经领了证,然而还是常年分居两地,我们的未来也将前途未卜。因此,在去年国庆后,10月底11月初,就慢慢打定了找高校先定好工作岗位的想法。这也响应了国家“先就业再择业”的号召。
不过,刚刚离开那边的时候,心里是带着对”科研“的深恶痛绝的。现在想来,我其实厌恶的是我自己做科研的方法,而不是科研本身。我喜欢分析数据,我喜欢把分析数据的代码完美化,甚至花很多时间把代码模块化、增加可读性,对这种代码的热情有时甚至超过了对数据结果的热情。我想也许是我所做的内容很多时候实际上显得无聊且不受重视,回过头来让我反而爱上了这个分析数据的过程。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,我在一定程度上享受”做科研的过程“的。真正让我痛恨的,也许是我自己没有把自己手中的资源调度好,没有好好反思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,大部分时候热衷于分析数据的过程,导致自己对很多研究结果的理解浮于表面,我成了那个只有”战术“上的努力的人。
时至今日,我可以安慰自己说,我有了很多”方法学“上的准备,可以”大展宏图“去探索整个心理学领域了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,一股脑扑进去,提出各种假设,主动探索,总会有所成就吧。
但是,我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喜欢教学,虽然我的教学技巧几乎为0!这半年来,我发现我喜欢跟学生打交道,我喜欢跟他们探讨知识,所以我又痛恨自己的教学技能如此欠缺。
所以,我想从今以后,每次上完课,一定要坐下来,大概花半小时时间反思自己在那些地方做得不好。然后慢慢做一个小的测量问卷,让学生给我反馈。我想有一天我应该可以获得一些教学技能的。
其他,今日便不多分享了。